菲利普 ·考夫曼在法国拍摄《布拉格之恋》的时候,我在6000 英里(约9656.1 千米)之外的加利福尼亚的伯克利作剪辑。大约每两个星期会运来一批素材,我就坐下来观看这大约十个小时的胶片,记一些笔记,确认声画对位,准备好编码,等等。
除了通常的工作流程外,我还会从每一个机位/ 景别的素材中拷贝出至少一格代表性画面,并在本地的“一小时冲印店”洗印出一套照片来,就跟洗印家庭照片那样。然后我把它们按照不同场景一一组织,贴在墙上,如果某个场景有复杂的调度或者镜头运动,就有必要洗印不止一张照片(我记得《布》片最多时我印了七张,那是一场复杂的聚会戏),有时我印三张,多数时候只有一张。
因为一张常规的快照印出来对比度太高,我得拿一种特别复制的负片来印照片,它的感光度较低,大约是ASA 2或差不多那样,所以曝光时间必须相当长,但印出来的效果很棒,非常接近最后的电影胶片上的色彩平衡和对比度。
这些照片在后来与导演的讨论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们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诸如拍摄了些什么、是怎样拍摄的等问题。
它们也提供了一种细节记录,远远超过任何场记员的能力所及。比如某演员的发际线,服装的某个奇怪造型,领子上翻或者下翻的样子,某人的肤色是如何的发红,或者他们的帽子是否在前额上留下了一道痕迹,以至于一脱帽就能看见,等等。所有这样的小细节都能在这些照片里显示出来。
这些照片也为公关部门的宣传或者任何后来人的加入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你可以立即看见、交叉对照每个角色的不同情绪状态,也能方便地看到摄影、服装和布景的情况。
最重要的是,正由于这些照片的排列方式,使得它们相互间产生了有趣的碰撞。在《布》片剪辑过程中,我们可能共有16 个照片板,每个板上有130 张照片,每个照片板像书籍的一页那样排列:你从左到右“阅读”照片,然后换一行,再从左到右,如此这般像读文字一样,到了一板的底部,再回到另一板的顶部读第一行。这样一来,每一个画板之间的衔接看起来就非常有意思了,因为这把那些原本不应该排列在一起的画面排在了一起,而它们就那样一个个紧挨着。有时候,你会从中得到灵感的火花,它让你思考剪辑上的跳跃。你要不是面对着这样的图片排列系统,是永远也不可能想得到的。
但是对于我个人而言,这些照片最有意思的价值是,它们为一种情感的语言提供了象形文字。
制片场——国内顶尖的商业视频制作服务平台, 利用互联网+模式实现商业视频的资源共享, 基于大数据算法为中小企业精准匹配最合适的商业视频制作团队, 降低供需双方时间、预算与沟通上的管理成本, 提供高品质的视频创意制作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 2024 51vimeo 制片场 保留所有权利 赣ICP备1601101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