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 摄影

25P制作中“卡顿感”的前因后果(上)

2018-12-04 14:51:47 标签:摄影

  因为拍摄题材对运动镜头的要求,25P是阻碍进入4K的最大障碍。为什么?貌似无解。不过可以学习一下基础知识。

人声分离,一键将音频分离成人声和伴奏-音分轨

《25P制作中“卡顿感”的前因后果 》

  中央电视台录制二部在使用索尼4k摄像机进行25P节目制作的时候,发现在体育节目和歌舞类综艺节目的拍摄画面会有强烈的卡顿感。因此邀请到索尼高清影视技术学院的老师进行原因的分析和探讨,学院的老师通过一系列测试和效果的讲解,让台里的制作人员从原理到解决办法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收获。现将相关经验总结如下:

  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基本原理:人眼有很多视觉特性,参数标准的确定都是在“欺骗人眼和当时技术水平”之间做权衡。

  1利用“视觉暂留”制作连续影像的原理我们都知道,官方说法是20帧以上可让人眼误认为连续画面,但是:

  •不要让这个值成为评判画面卡顿是否合适的唯一标准,而是为艺术制作提供一项技术参考

  •因为它只是测试的平均最低值, 不同的拍摄物、速度方向、焦距等参数都会影响这个值

  •也就是说上述原因的不同, 哪怕同个视频画面之间觉得流畅的最佳帧率其实也是不同的

  •而且很容易想到,一定范围内帧率越高就会越流畅,越低则卡顿感越强卡顿感可以通过这个图很好理解,帧之间运动物体是跳变的,然后:

  我们要考虑的是这种跳变能不能欺骗人眼,让观众觉得可以接受以致忽略这种必然现象。如果要完全解决跳变,显然要用尽可能高的帧率去让这些离散的点变连续,理论值是正无穷;但那样显然需要很大的带宽, 而且在提升到一定程度时效果非常微小(视觉敏感呈对数特性)。

  2因此,我们又利用了“运动模糊”来使运动物体/镜头也能让观众接受:

  •卡顿的原因是前后帧画面内容发生跳变,所以静止物体/镜头哪怕帧率很低也不会出现卡顿

  •不同程度的运动则会导致被摄物不同大小的跳变,人眼觉得有不同程度的卡顿感

  •通过选择一种合适的模糊程度来让不同的跳变之间发生过度,让人眼能接受

  •这种模糊是通过控制快门速度来实现的

  •在物体运动过程中打开快门持续积累光,等积累完成后,其间捕捉的运动过程就是模糊的

  •积累时间越久或者帧之间跳变越大, 就越模糊

  •因此针对不同的画面内容和拍摄风格,要选择不同的模糊程度来过度不同的跳变

  •这虽然最初是一种因技术不够发达的权衡,但随着投入市场化,经过这么多年观众的适应和选择,也已形成了各领域的风格、标准和观看习惯,观众是需要不同程度的模糊的。所以哪怕现在技术发展了,带宽、存储等都已不是问题,但要改变观看感觉,新标准是否能被接纳,是否要减弱这种模糊感、减弱多少,都还要未来观众和市场长期的验证。

  高清N制的, P制即1/50秒,假设快门速度1/500和1/100秒两种情况通过控制快门速度来获得相对清晰和运动模糊的原理:

  情况一:

  在记录一帧的1/60秒中,之前积累的光都被抛弃,只保留最后1/500秒内光积累所形成的画面。那么,如果在这1/500秒内画面跳变不大,捕捉的一帧就是相对清晰的,跳变的那小部分模糊被人眼忽略了;如果完全没有跳变,就是绝对清晰的。但是,这一帧距后一帧的( 1/60-1/500=) 11/750秒内是没有画面被记录的,如果其间画面发生的跳变较大,就会发生卡顿感。

  情况二:

  同样只保留最后1/100秒内光积累产生的画面。那么,在这1/100内画面跳变相对情况一肯定更大,捕捉的一帧也就会相对模糊,而模糊的程度(范围)也就是其间跳变的位移。但是,这距后一帧的( 1/60-1/100) =1/150秒内没被记录的画面中,肯定比情况一的11/750秒内跳变要小,所以卡顿感减少。

  或者用传统机械快门角度的方式理解会更容易一些:

  虽然这早先适用在电影摄影机领域,旋转机械快门,而现在数字摄影机大多都是电子快门,但可以帮助理解帧率与快门、运动模糊与卡顿之间的关系;而且,现在类似FS7/F55等摄影机中,也同时使用了这种理念。以25P为例, 45度 180度 270度分别相当于 1/200 1/50 3/100 秒计算公式:快门速度=1/25*(度数/360度)秒,1/25即帧率倒数

  1.带有开口角度(红色部分)的圆形叶片高速旋转,每转一圈就会让光线进入,就是一帧画面

  2.光从开口处进入,开口角度越大,通光时间越长,即快门速度就越慢; 360度时,就等于帧速率

  3.通常就直接用开口角度来描述视频中运动模糊的程度/效果,角度越大,模糊越大

  4.逐渐就会形成:不同拍摄领域中都会有个约定俗成的控制开口角度大小/快门速度的规律

  红色为通光捕捉画面的时间;注意跳变不同的被摄物所以我们发现了,清晰跳变和模糊连续是矛盾和动态平衡的。要做到真正清晰且连续,就要靠不断提升帧率,需要更高的成本;而就在这种妥协取舍中, 一代代的行业技术标准诞生了。

  3无数测试、权衡、市场检验才诞生能持久的标准,但标准也不是死的,要灵活理解

  •通用高清电视帧率标准的确立: 50i隔行扫描

  50i是50P带宽的一半,卡顿现象却能保证几乎差不多,比25P的卡顿减少近一倍隔行扫描的方式会产生毛刺(扫描下场时物体已跳变和上场位置不同)隔行扫描会降低垂直分辨率,基本上=逐行*0.7。所以经常说1080i和720P的分辨率差不多电视节目需要流畅真实感,要尽可能减少卡顿感电视节目产量大、单一成本不高,且播出环境不固定,必须优先考虑带宽和制作流程统一电视屏幕相对不大,毛刺、分辨率降低可以接受,所以最终用50i制造“假的高帧”感

但必须灵活对待标准:如果有更好的制作能力和放映条件,可以做到向下兼容,如:

  a.有很多用25P拍摄后期用特殊软件解成两个相同的上下场,当成50i隔行来制作,这样既保证没有毛刺,带宽也相同,同时还可以按照行业标准格式进行后期制作。这在HD就已流行

  b.用电影24P的方式拍摄通过3:2下拉变换成60i播放,更流畅、毛刺更小

  c.用电影24P拍摄,先提速4%转成25P,在转成50i在电视上播放,虽然有效果但性价比低

  d.以上只是之前常用的兼容做法,还有很多,总的来说是要看准需求、性价比灵活定参数

  •通用DCI电影帧率标准的确立: 24P逐行扫描,过去胶片抓取方式、发行有一些先决限制条件

  电影放映屏幕大,毛刺、分辨率降低的隔行现象会非常明显,虽然电影产量小成本高,但在之前用高帧率的制作流程也是性价比极低的但24P又让卡顿感太明显难以接受,好在放映环境严格统一,所以选择投影机按48帧放映投影倍频放映的技术一直不是很完善和真实48P相比还有很强的跳变拖尾感。所以电影制作中就更加严格地要控制跳变和动态模糊的矛盾关系,但是长期以往观众却适应了这种独特的电影感,目前的几部高帧电影都不能很成功。

  综上所述,那么25P到底是什么定位?有什么作用?

  •帧率的话题会伴随视频技术的发展一直讨论下去, 4K/8K/HDR/VR都会不断重复测试取舍并最终通过市场检验确定它的选择标准

  •而以25P来说,它历史遗留的问题和特点依然存在,但会随着制作方式、播出环境、观众审美习惯的改变,而导致这些问题表现形式会有所区别,但问题本质不会变

  •甚至以前也有厂家出过伪25P(即25PA)的格式,即录制25P输出50i。就像总争论720P是不是高清一样没有太大意义,因为高清官方定义通常指任何分辨率高于标清的视频系统。同理,关键是要认清25P的优点和缺点,利用好即可。

  •以目前形式来看, 25P制作流程已经日趋成熟、成本也降低,它能获得更好的画面质量满足大屏观看;但它客观存在的跳变卡顿感又和电影习惯的24P有所区别,所以目前来说还只是大量应用于电视领域,而且很多是作为拍摄格式,在后期制作和最终放映时都会转换成相应领域的通用标准,如50i, 50P等,还需要市场的检验适应

  •但是,无论25P用来做什么用什么方式做在什么环境上做,它的本质特点是不会变的,哪怕是12K+HDR+3D+VR技术的25P,它也仍然意味着是每秒25帧的意思。

  带宽大小、跳变多少、是否流畅这些问题依然存在,所以技术人员就需要抓住它的特点本质,找到相应问题产生原因并思考避免方式,没有一成不变的万能公式。


企业商业视频服务

  • 宣传片

    宣传片

  • TVC广告

    TVC广告

  • 微电影

    微电影

  • 短片动画

    短片动画

制片场——国内顶尖的商业视频制作服务平台, 利用互联网+模式实现商业视频的资源共享, 基于大数据算法为中小企业精准匹配最合适的商业视频制作团队, 降低供需双方时间、预算与沟通上的管理成本, 提供高品质的视频创意制作服务。

拍片热线:400-8880960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 2024 51vimeo 制片场 保留所有权利 赣ICP备16011014号-2

制片场

小程序

制片场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