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工作需要扫了一本书,关于春晚的,整理了一下,发出来供需要的网友分享。个别的字扫出来可能有错误,并且是2001年的书,看时容易引起误会,特此提示一下。
1983年那会儿的大年三十儿,全国人民目光专注、心绪形湃,团团围坐在电视机前,伴随着摈纷灿烂的焰火、震天撼地的爆竹,家家户户共同享用一道年夜盛宴——春节联欢晚会。
那时没有海外旅游,没有贺岁**,没有酒吧迪厅,没有午夜场,没有电脑网络,没有VCD、DVD……所以,每年一度的春节晚会成了娱乐还相对匮乏时代里中国人惟一的精神大餐。
当人们从**的争斗和生话的荒芜中醒来,发现精神佐餐除了样板戏和说教文化之外,还有贴近生活、轻松愉快的欢歌笑语,于是,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营造了万人空巷的奇观。从1983年开始,我们电视观众的每一个除夕之夜都是伴着春节晚会度过的。19年来,观众似乎把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当成了除夕之夜的“新春大典”。年复一年,春节晚会以其巨大的魅力成为了全国人民翘首以盼的“焦点时刻”。
尽管春节晚会走过的近20个年头里有喝彩也有嘘声,但每年此时,人们除了会急切盼望早日和家人团圆之外,焦急的心里大多还保存着另外一份期待,那就是团圆之夜的“春节联欢晚会”了。春节晚会到了今天,在最能体现人们家庭生活的传统节日里,老百姓早已将晚会与包饺子、放鞭炮一起视为中国当代的三大民俗,一家团聚,其乐融融,成为中国老百姓过年的独有方式。几亿人千姿百态的生活在一个晚上圈定到同一个模式中去,这本身就是一台神话。
中央电视台自己的杂志《电视研究》公布的数据显示,1989—1998年这十年春节联欢
晚会的收视中“直都在50%上下浮动,1996年掉到41.2%,1998年义网升到61。8%,这虽然没法与80年代中期的“黄金时代”相比,但想想中央电视台的王牌节目“新闻联播”的收视率也不过才40%左右,就可以明白地看到这里的**是多么美丽。如果说春节联欢晚会给中国百姓提供的是一种过年方式的话,那么,它给演艺界人士提供的则是一次抛头露面的组好机会。春节联欢晚会惊人的收视率和由此带来的巨大宣传效应,这里蕴藏的商业价值可以相当于其他的十几个晚会之和。如此大的**,谁能阻档呢?可以说,所有娱乐圈中吃演艺这碗饭的人,只要一上春节联欢晚会这个舞台,那毫无疑问就是登了龙门,出名露脸都是一夜之间的事。
“1984年,黄一鹤几乎成了英雄。”一位学者撰写的《中国电视史》一书里如此描述这位晚会的总导演。由于黄一鹤成功地组织了1983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使很多人知道电视台也能做出好看的节目,因此离1984年春节还有一个月,中国各大报社、通讯社就开始宣传起来。1984年1月26日,连《人民日报》都发出消息:“除夕夜电视联欢晚会丰富多彩”,还以显著位置刊登了黄一鹤与晚会主持人在一起的照片——给的差不多是**局**的待遇。
1984年那会儿,当一般的中国内地老百姓对港台流行歌曲的了解还仅限于邓丽君的时候,业余歌手张明敏以一曲《我的中国心》给内地观众上了—课,也给通俗歌曲在中国的流行开了一个口——毕竟流行歌曲也是可以有思想的。张明敏,一夜之间,从一名香港九龙表厂的工人成了知名度最高的歌星,接着,他的歌曲盒带在内地至少火了一年。三年以后,帅哥费翔在春节联欢晚会上露面,唱了一曲叫做《冬天里的一把火》的老歌,一下子红遍火江南北,弄得后来大兴安岭着火也有人怿他。新千年伊始,小燕子赵薇,成了2000年春市联欢晚会最大的赢家。
当然,春节联欢晚会的真正功能还不只是捧红一个人,它的主要目的还是对年度文化现象做一个“终审判决”。可能是对一个观念和现象,也可能是对一个演员。那首曾经被看成靡靡之音的《乡恋》到底可不可以播放,一直争论不休,但李谷一在1983年联欢晚会上一亮相,这首歌的一切“罪名”也就被洗刷干净了。歌星毛阿敏l992年因逃税问题被拿下来以后,很多人以为她完了,但两年后她再次在春节联欢晚会上露面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中央台的“宽宏大量”挽救了一个歌星。
春节晚会的出现标志着我们的电视晚会进入了全盛时期,这个节目充分展示了电视时代到来的巨大魅力。对于近20年的春节晚会,有人赞同,有人否定,有人陶醉其中、乐不可支,有人视为鸡肋、味同嚼蜡……年年骂这骂那,可是仍旧无法摆脱它,为了对它评头论足,人们那五六个小时还是好好地呆在电视机前。然而春节晚会在80年代后期逐步进入到一个套用固定模式的“怪圈”,近一两年的春节晚会的歌舞、小品、相声的老面孔、老节目,常像幼儿园里的小朋友玩“排排队坐坐庄’’之类的游戏一样,一个接一个在赵忠祥、倪萍的跟班人后面登场,年年读时钟、念电报。这是和它多年来的“圈内指定"、“近亲繁殖’’之类的弊病是分不开的。春节晚会年年像是命题作文,圈定那么多条条框框儿,所以,整台节目难免让观众看了像是玩偶们戴着镣铐跳舞。今非昔比的春节晚会,现在真该反省自己了。曾经摆脱了一定桎梏,散发着些许清新气息的春节联欢晚会,却逐渐走进了营造祥和气氛的死胡同,浪漫热情的艺术魅力大减。缺少了富于个性的创作,就会引不起亿万人的心动。
如果仅仅用“花无百日红"、“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来解释春节联欢晚会在国人心目中的分量每况愈下的原因,理由肯定是不充分的。更深刻的内因其实不难看出,随着中国人文化视野的丰富开阔、精神追求层次的纵深推进,过去听首好歌、看个逗乐的段子就知足大半年的人们,如今欲壑难填——因为我们的社会背景已不再是单色,。生活空间被多种元素充盈,视听已全部打开,迎接着来自地球村的八面来风。
虽然饺子还要吃,晚会还要看,但它们都不再是大年三十的“惟一"了。春节晚会已经在笑骂声中走过了l 9个年头,它不再是全国观众惟一的“宠儿",也不是“皇帝的女儿",它与各种庆典活动、贺岁剧、贺岁音乐会有同样的身价。时代早已经变化,人们的娱乐形式之多也已经早不是这个节目在I983年创建时候所能够预见,“小舟能载几多愁"已经越来越明显,观众口味众多,众口难调,观众的欣赏水平发展很快……于是矛盾日益尖锐,春节晚会实际每年都在进步,但观众仍然不满意。l987年的时候就有一位评论家果断地说电视台不要再办春节晚会,当时一语惊人。
对于那些习惯于泡吧、泡歌舞厅,习惯于打保龄球、看进口原版原声**的新新人类来说,一场无非是唱唱跳跳的春节晚会,显然无法满足其文娱生活日渐丰富的要求。随着旅游热的兴起,现在很多人不再守在电视机前观看晚会。这个现实确实存在。但在除夕夜,在外地旅游的人数应该还是少数。每年春节前夕,各火车站都出现客运高峰,这高峰正是由那些从外地赶往家里的学生,打工妹,打工仔等引起的。为何要在这高峰期回家呢?为的就是能在除夕夜与家人坐在一起吃上一顿团圆饭。毕竟他们可以在和亲人团聚的同时,一边开杯畅饮开怀大笑,一边把那些平常没钱看或者是没时间看的大明星一溜儿看个够,并且随心所欲地胡说八道,评头品足一番。春节晚会对于他们来说,或许就是他们一年中最难得的一次精神企盼和一顿饱满的年夜大餐!
15年前,家里没有VCD、电脑,街上没有这么多的音像店,电视里没设这么多音乐频道、综艺节目。只有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能让我们在一个晚上看到种种高水准的节目。现在不同了,这些东西什么时候都能看,都看够了。有人干脆建议按乐坛、电影票房年度总排行,把前十名的歌星、影星一股脑儿请过来。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春节。所以“不满”是生活的升级,是进步,是幸福。
春节联欢晚会,年复一年为我们制造人多势众群情汹涌的场面。让我们的头脑暂时下岗,让脊椎神经充分活跃。属于中国老百姓的春节晚会,一个由电视信号接收终端和光纤网络组成的欢乐世界,一个比好莱坞更加强大的“梦工厂”,在每年除夕之夜8点钟,像闹钟一样准时叫响。可以说,春节联欢晚会已替代了庙会、炮竹、春联,成为一种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图腾。
制片场——国内顶尖的商业视频制作服务平台, 利用互联网+模式实现商业视频的资源共享, 基于大数据算法为中小企业精准匹配最合适的商业视频制作团队, 降低供需双方时间、预算与沟通上的管理成本, 提供高品质的视频创意制作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 2024 51vimeo 制片场 保留所有权利 赣ICP备1601101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