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纪录片遇上新媒体,会碰撞出何种火花?未来新媒体平台将给纪录片创作和发展注入怎样的活力?纪录片有了新媒体基因会否产生新的裂变和化学反应?未来,如何在新的产业格局中找到纪录片的生存之道,是产业链各方均需直面的重要课题。
2016年,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火遍大江南北。这部此前在央视9套首播纪录片,当时并未引发较大反响。反而在号称国内最大的年轻人潮流文化娱乐社区的B站(bilibili网站简称)受到网友追捧,进而引发连锁效应。这让业内人士感觉到新媒体对于纪录片传播的重要性。这部纪录片如今已被誉为现象级作品。之后从社交和弹幕网站掀起热潮,然后带动传统媒体热播成为纪录片传播的又一全新方式。
最近两年,腾讯视频每年上架纪录片有上万小时,其中独家达4000多小时。此前腾讯宣布,2018年投入纪录片的资金将是2017年两倍,而2017年其对纪录片投入已是过往几年总和。而作为国内最大综合视频服务平台的爱奇艺,近年已与BBC、CNEX、Discovery、Netflix等全球知名纪录片出品方建立起深入合作关系,打造出中国最大规模纪录片内容片库。同时率先推出的纪录片VIP会员模式,也开启纪录片领域会员付费模式。
接地气才能成为“爆款”
传统纪录片人加盟新媒体视频网站意味着视频网站正在力争进入纪录片制作上游。那么怎样的纪实影片才能称得上爆款甚至达到现象级?其实爆款相对容易复制,关键是内容能贴近市场。影响成为爆款最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内容,二是渠道。而对纪录片来讲,内容比渠道影响力更大,应尽量选择受众面广的题材,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内容和内容背后的群体,因为很难通过平台资源来推一个受众面窄,但可能叙事是精品的纪录片。
受众与收益皆须关注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纪实影片已进入新媒体时代。如何在新的产业格局中找到纪录片的生存之道,是产业链各方均需直面的重要课题。目前国内纪录片创作者还缺乏利用生态媒介资源意识,如今新媒体平台生态资源已成熟,不少创作者尚未做好准备。这些优质资源需要行业内优秀创作者一起开发、孵化,将资源真正落实到产业实处。纪录片若要走进市场,一定要注意对题材及整个链条的考虑。目前多数纪录片制作还停留在创作层面,没有第一时间考虑项目能有多少受众。制作者普遍不太爱提及项目收益和受众,不太爱谈钱的问题。
只有以内容为核心,作品和商业两手抓,才能获得正向收益
新媒体时代下的传播速度是很快也很广泛的,优秀的内容能快速吸引来一大批粉丝,但是这前提是要有好的平台和渠道宣传与输送。因此,内容很重要,辅以商业化的模式,会在最快速的情况下获得最大的收益。
传统媒体已经在向新媒体转型,传统纪录片也应该考虑一下在这个新媒体大时代下的生存之道,改变不一定是破坏传统,相反,却很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创新。
制片场——商业视频制作服务平台, 利用互联网+模式实现商业视频的资源共享, 基于大数据算法为中小企业精准匹配最合适的商业视频制作团队, 降低供需双方时间、预算与沟通上的管理成本, 提供高品质的视频创意制作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 2025 51vimeo 制片场 保留所有权利 赣ICP备1601101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