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摄影 讲述中国相机制造业的喜与悲(下)
另一种帘幕快门就是大家比较熟识的钢帘快门,钢帘快门是纵走式的帘幕快门,由于是上下运行的,所以钢帘快门可以轻而易举地提高了曝光的速度,当年的机械钢帘快门最高曝光速度就是1/2000到1/4000秒,而闪光同步是1/125秒,后来提升至1/250秒(1/250都是电子运行的快门)。
现在的电子钢帘快门的最高速度已经达到1/8000秒以上。钢帘快门的高速曝光开启也是在感光材料之前实行分段曝光,用1/250秒以上的速度拍摄,要完成曝光需要花费1/250秒的时间,所以,它的闪光同步最高是1/250秒(有的是1/125秒的闪光同步)。
[中国仿制西方相机最成功的应该是“红旗”牌了,这是江青唯一喜欢使用的高档相机,她用“红旗”相机拍得一幅题为“全神贯注”的作品,另一幅是露出光头的林彪看着毛主席著作的照片,当然,江青用“红旗”相机拍得很多照片。“红旗”是仿制“徕卡”的平视取景式相机,可以更换镜头,据说,在七十年代初“红旗”还得到德国人的协助共同设计生产的,可惜产量极少。江青有一次大发雌威,她拿着一台瑞典制造的“哈苏”120单镜反光机说,我们都要有我们中国的“哈苏”,她要上海照相机厂仿造“哈苏”。“哈苏”120单反机是镜间快门,最高快门速度是1/500秒,这是镜间快门的最高速度,当时的“海鸥”4型相机是1/300秒。上照厂的工程师领命后立即绘图仿制“哈苏”,由于要以“东风压倒西风”的气势去和洋人较量,江青把这个仿制品命名为“东风”。当时江青还说,我们中国人有志气,有能力,我们还要赶超瑞典,我们还要把“东风”的最高快门速度从1/500秒提升到1/1000秒!“坚决完成领导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口号虽然喊得很响,但每个工程师的额上都露出了豆大的汗珠,有什么能力把一个已经是极限的速度再提升呢,弄不好会惹上“欺君之罪”哦。费了一大番功夫和时间,“东风”面世了,而真正达到1/1000秒快门速度的“东风”却在晚一点悄悄露面,但总产量只是十余架,那几架快门能够达到1/1000秒的“东风”相机在使用不久却纷纷断弹簧,这件事只有留到后人作笑话。]
改革开放,国人崇洋,那时候中国百姓的经济收入仅仅是有所提高,追彩电,买冰箱不在讲,不少人还追求照相机,尤其是那些新奇相机,一些无良港商台商趁此乘虚而入,无能的全不动的玩具相机被称为全自动高级相机欺骗了中国老百姓,从此闹出“富兰卡事件”。理光相机算是较早打入中国市场,最后由于被国内某个部门检测得出的结果是理光的几个著名型号相机的标配镜头的解像度远不如国产“海鸥DF”相机的标准镜头因此被国人冷落。在国内最站得稳的当然是日本的美能达X700和XD7等型号了。在八十年代开始,人们只认识“美能达”,后来就有“尼康”“佳能”。
中国相机制造业的发展蓬勃兴旺,为了满足草根阶层的需要,在洋货充斥着市场的时候国产单反相机不但不减产,而且增大生产范围在多个省市继续参照“海鸥”的版图制造“熊猫”和“孔雀”,兵器工业部制造“珠江”单反,还有“牡丹”等型号的120双反机,值得可喜的是,无论在那里制造的国产相机,其镜头的解像度也是相当优秀的。
我在以上简单地谈论了我国几十年前的照相机制造业的发展史,希望大家从中更了解到中国早在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时候,中国的照相机制造业是有生机的,可惜的是,因为种种的原因这项技术却在七十年代时期难有进展,在改革开放时期,尽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生产照相机,但已经是为时已晚了。第一台单反135相机出自宾得,美能达随后而来,中国很快效仿了美能达单反相机,生产出“海鸥”DF,如今,中国能否效仿日本的尼康单反数码相机,制造出国产的单反数码相机呢?我只能拭目期待。
DV摄像机、DC照相机的主产国家是日本,日本技术发展极快,他们凭着自己的技术,竟能大量降低生产成本制造摄像机以高价卖给中国人,大家可以看到那些1/6英寸CCD的机器吧,好多的民用级别的摄像机远未能得到450电视线的要求。看过以上文章,大家还会追求那些打着德国名牌镜头旗号的机器吗?大家必须知道,中国历来生产镜头虽然不是最强者,但却不是弱者,现在也不是德国是最强者,制造摄影镜头,日本并不比德国差。
制片场——国内顶尖的商业视频制作服务平台, 利用互联网+模式实现商业视频的资源共享, 基于大数据算法为中小企业精准匹配最合适的商业视频制作团队, 降低供需双方时间、预算与沟通上的管理成本, 提供高品质的视频创意制作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 2024 51vimeo 制片场 保留所有权利 赣ICP备1601101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