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摄影 讲述中国相机制造业的喜与悲(上)
在多个网站看到摄友们常常火红火热地谈论某某DV机和DC机是采用德国名牌镜头,称为是DV中的极品,我真不敢相信,这连老一辈的摄影家也被这个只是吹嘘的卖点迷惑了,有一台一万八的准专业摄像机是打着德国名牌镜头的旗号做卖点的,请问:若真的是德国那个名牌镜头,这台机器到底是否这个价,我相信,这个镜头的价值已经超过了一万八了,知情人士早已经透露,这是德国公司授权生产的镜头。
我曾和SONY公司一些负责人共餐,餐中,我们也谈论过所谓的德国镜头问题,我说到佳能在这方面做的好,较诚实,佳能只有宣传自己的镜头如何好,也不用德国名牌镜头做卖点,因为佳能镜头在国际上历来都是争取第一。
在九十年代初期,《中国摄影报》曾刊登过德国的一份镜头检测报告,结果是:取得最高分数的是日本一个不太有名气的镜头和适马、佳能等镜头,虽然德国几个品牌的镜头同样得到高分,但也不能成为第一名。由此可见,在当今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以日本的技术,生产镜头他能次于德国吗?
几十年前的中国,虽然可以称是一个贫穷而又落后的一个国家,但也是世界上生产照相机的三大国家之一,国产的照相机多是仿制品,从机身到镜头都是仿制的,这一点却令德国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这里很多的功劳应该属于当年的“江青同志”哦,不是她,那有中国的“东风”呀,不是她,那有中国照相机制造业的大笑话啊,这方面在谈论到快门时再说吧。
当年的国产相机故障率算得上是比较高的,这除了是制造工艺上的原因外,主要还是用料不过关,但在镜头的制作中,中国曾经是领先于日本,毕竟日本是起步比起德国要慢但进步快,在七十年代后期出现变焦镜头时,中国就很难赶得上日本了。中国以生产120胶卷相机为主,生产量最大的是“海鸥”4型系列双镜头反光式照相机,这种相机在质量上比起其他国产相机还是较好的,“海鸥”4型照相机的摄影镜头采用三片三组设计,成像指标整体达到当时国家二级标准,中心成像达到一级标准,镜头焦距75毫米,最大孔径F3.5。该镜头由于在F5.6以上的光圈拍摄,画面边缘已有缺陷,因此,后期生产了“海鸥”4-A型,该型号是把摄影镜头从三片设计改变为四片三组设计,这样就大大改善了边缘的成像质量。
七十年代后期,国内有好几家厂家参照“海鸥”4B的图版制造其它品牌的“4B”型号相机,而广州照相机厂生产多年的“珠江”4型双镜头照相机的外形是效仿德国的录莱(海鸥4型是仿制日本YASHICA)。[国产镜头虽然属于当时成像一流的镜头,但在制造工艺上和镀膜方面还未过关,这方面已经大打折扣,在国外,有不少好奇的摄影师喜欢使用“海鸥”4型照相机,而在英国,“海鸥”4B照相机竟成为他们摄影学校的教学用具。香港摄影大师陈复礼先生看见一名手拿“海鸥”203折合式照相机的小子说:你这架相机的成像要比我这徕卡好多了。
“海鸥”203是120片幅相机,而徕卡是135胶片相机,如果要放大到12英寸以上看效果,陈复礼先生所说的话是有道理的]。“海鸥”DF单镜头反光机简称“海鸥单反”(D单,F反),七十年代前期,拥有这台价值人民币470元的单反机的人实在不多,就算是大报社,只有三几台左右,还要记者采访那些外国大人物时才可以使用的,报社记者一般的采访多是使用“海鸥”4A120片幅相机(海鸥4A有自动停片功能),或者使用天津生产的“东方”牌135片幅相机,说到“海鸥”DF相机,这里头却有很多的经典事,但让国人最值得骄傲的是:就是那个焦距为58毫米的标准镜头,中国镜头在国际上打响招牌就是从这个“海鸥”镜头开始的。
“海鸥”DF相机是取代当时的“上海”58-II型相机的,也是仿制于美能达的产品,镜头是MD卡口设计,由于镜头成像表现出众,不少外国摄影师买了此机取出镜头装在其它的机身上就扔掉“海鸥”机身。年轻的摄影师们,我说得这么多都是称赞国产镜头,其实,“海鸥”镜头早在七十年代期间已经是国际名牌了,现在,日本的名牌镜头在全球已经占了上峰,现代摄影已经是数码化了,在摄像方面,一般的镜头足以应付得了电视机的最高线数,决定画质,我看CCD的大小尺寸是主要关键哦。
制片场——国内顶尖的商业视频制作服务平台, 利用互联网+模式实现商业视频的资源共享, 基于大数据算法为中小企业精准匹配最合适的商业视频制作团队, 降低供需双方时间、预算与沟通上的管理成本, 提供高品质的视频创意制作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 2024 51vimeo 制片场 保留所有权利 赣ICP备1601101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