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 摄影

摄像十八忌

2019-01-02 10:19:30 标签:摄影拍摄 摄像画面

一忌 “七扭八歪”

    如果我们拍出来的画面水平线不水平,垂直线不垂直,画面中的人或物向一边倾倒,这种“七扭八歪”的画面,非常难看。有些记者习惯于用肩膀作摄像机的水平线,因为人的肩膀是大约15度的斜面而不是平面,所以靠肩膀找水平的办法是不可靠的,必须要用寻像器的边框来找水平。需要注意的是,采用正面构图时,大部分景物的水平线可以和寻像器的横框平行;但采用斜侧面构图时,物体水平线往往与寻像器的边框形成“夹角”,这时,就不能依靠物体自身的水平线,而要借助于物体的垂直线来与寻像器的竖边框平行,从而获得水平的效果。

二忌 “面壁思过”

    当对画面中的人物采用侧面构图或斜侧面构图时,人物就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性——或者面向左边画框边缘,或者面向右边画框边缘。如果人物目光向右,而头部的位置又贴近右边画框,空白留在左方,就好像是一个人正在“面壁思过”。当画面中的人物目光面向一侧是,把画面中较大的空白安排在人物目光的前面,视觉上就比较舒服,相反把较大的空白留在人物脑后,把人物的视线堵死了,使人感到难受。

制片帮 企业宣传片 TVC广告片 视频制作 服务平台-拍片就上制片帮

三忌“横线切脖”

    拍摄人物时,不注意处理背景中的横线——如地平线、水平线、墙裙线,物品横向的轮廓线,往往使背景中的横线处于人物脖子的位置,造成“横线切脖”。避免“横线切脖” 的办法是改变机位高度。一般是把横线安排在人物肩膀以下,如果把横线安排在人物头部或头部之上,看起来也不太舒服。

四忌“顶天立地”

    有些电视画面中的人物全景,头部紧顶着画框上沿,脚紧蹬着画框下沿;有些建筑物上下两条轮廓线紧挨着画框上下沿,挤得满满登登,这就是所谓的“顶天立地”。在拍摄全景时要考虑在主体的四周留有适当的空白,避免“顶天立地”,以适应观众的欣赏习惯。

五忌“缺边少沿”

    “缺边少沿” 是指拍摄全景时,主体应该保留的轮廓线被挤出画外。有的会场全景,会标两头各挤出一两个字;有的人物不是缺一只耳朵就是没有额头;有的建筑物本来是全景景别取景,却是“缺边少沿”,全景不全。拍摄中的全景“缺边少沿”与近景、特写只反映人物或景物的局部有着本质的区别。特别是全景,“缺边少沿”就不成其为全景。因此,构图应充分注意主体画面中的外轮廓线,以防止“缺边少沿”。

六忌“顾此失彼”

    我们常常可以在屏幕上见到这样的中近景画面:会议主席台上的三四位领导同志,靠画框左右边缘的两个人往往是“半拉身子半拉脸”。这种“顾此失彼”的画面,是由于记者在摄影构图时只顾了中间的拍摄对象,忽视了旁边的人物。克服“顾此失彼”,要求记者在构图时应恰当安排好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同时兼顾两旁的人物,把他(她)们或是安排在画内,或是安排在画外,决不能把两旁的人物拍成“半拉身子半拉脸”。

七忌“头重脚轻”

    有些摄像记者在画面构图时有“头重脚轻”的习惯,往往是把人物、景物都挤在画面的上半部,而画面的下半部却闲置不用。克服“头重脚轻”的缺点,要求记者扛起摄像机,首先安排好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一般来说,主体上方留空白应比主体下方留的空白稍大一些,这样,给人的感觉就不再是“头重脚轻”而是“脚踏实地”。

八忌“刀光剑影”

    我们有时可以在屏幕上见到这样的画面:人物靠近门窗,由于门窗框产生暗影,阳光射到人物脸上,使人物的脸部黑一块、白一块。这就是拍摄人物应避免的“刀光剑影”。门窗框暗影导致人物脸部的“刀光剑影”,与人物在树荫下散步、劳作时脸上的树影不同,这种树影是无法避开,也无需避开的。生活中自然景象的必然反映,观众当然能够接受,而门窗框产生的“刀光剑影”则是要设法避开的。

九忌“杂草丛生”

    当画面中的主要人物与背景中的枝干状物体重叠时,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人物的头顶长出“一棵树”——人物头部恰好与背景中的树干在一条垂直线上;或者人物头上支出一根电线杆——人物头部与背景中电线杆在一条垂直线上。这就是电视摄影所忌讳的“杂草丛生”。我们在安排主体枝干状背景物的位置时,应善于变换机位角度,避免把主要人物与枝干状背景物安排在一条垂直线上,从而克服“杂草丛生”。

十忌“哆哆嗦嗦”

    有的记者不太习惯使用摄像机上的自动变焦开关,而愿意使用手动变焦杆,在拍摄推镜头或拉镜头时,由于用力不匀,拍出来的画面“哆哆嗦嗦”——推拉过程不是平稳的“匀速运动”,而是忽动忽停,煞是难看。克服“哆哆嗦嗦”的毛病,我们在拍摄时尽可能选择自动变焦方式。必须使用手动变焦时,就应特别掌握好手推拉变焦杆,使其始终保持匀速运动。

十一忌“空洞无物”

    “空洞无物” 是指记者在运用摇摄和移摄技巧时,起幅和落幅画面内容是充实的,但摇移运动过程中的画面却缺乏实在内容甚至是空白,根本没有表现主题的画面内容。造成摇移运动过程中画面“空洞无物”的原因,是记者违背了摇摄、移摄的基本规律,把两个相互之间缺乏必然联系、本来应该分别拍摄的画面,硬要用摇、移手法连在一起。如果摇、移镜头的中间部分没有实在的内容,这样的摇、移又有何必要?

十二忌“起落不稳”

    有的记者在运用运动摄影技巧时,没有起幅固定画面,开机就是推、拉、摇、移;或者没有落幅固定画面,推、拉、摇、移尚未到位就戛然关机。这样“起落不稳”的运动摄影给后期画面剪辑带来很大困难——运动镜头与固定画面无法合理剪接在一起,剪辑理论上要求“动接动”、“静接静”,而在实际操作上,绝大多数是固定画面与固定画面的剪接,运动镜头的剪接也大都是在运动镜头首尾固定一两秒长度以起幅、落幅相剪接,纯粹的运动镜头在运动过程中作剪接点的情况是极少的。起落不稳的画面会给剪辑造成很大困难。

十三忌“运动随意”

    有的记者在使用运动摄影技巧时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面对拍摄对象,采用固定摄影还是运动摄影,要根据主体表达的需要,决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扛起摄像机就是推拉摇移,画面没有稳定的时候。特别是电视新闻片,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反映较多的画面信息,要求每个画面的长度相对较长,既不适应新闻片在短时间内容纳较多画面的需要,又使人看起来眼花缭乱,有拖泥带水的感觉。

十四忌“犹豫不定”

    “犹豫不定”是指在运动摄影时,推拉摇移的落幅位置不准确,有的未运动到位就落幅,当感觉到落幅未到位,就接着再往长运动一点;有的拍摄摇镜头落幅过了头,一发现过了头,就赶紧往回摇一点。这种情形,反映了某些记者在运动摄影寻找落幅位置时,“犹豫不定”的心理状态。 

十五忌“或快或慢”

    有的记者在运动摄影时,运动速度太快,使人目不暇接,根本看不清运动过程中的画面内容;有的又太慢,看起来磨磨蹭蹭,拖泥带水,使人看了很不舒服。拍摄出的运动画面,看起来和人的视线移动速度相近,那么,这样的运动速度就比较合适。让摄像机的运动速度符合人的视觉习惯,是运动摄影的一条基本原则。

十六忌“主体游移”

    拍摄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忽左忽右,忽上忽下,游移不定,甚至出画,有以下两种情况:

    1.对处于运动中拍摄主体取景范围过小,致使运动主体的局部出画——如人物正在动作的胳膊或手拿的物品挤出画外,或人物由坐而站时,头部出了画面。克服这种毛病,要求记者对运动主体的取景宜大不宜小。

    2.用跟摇、跟移手法跟摄运动主体,由于摄像机的运动速度快于或慢于主体的运动速度,致使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游移不定,甚至出画。克服这种毛病,除了取景范围不要太小以外,还要注意使摄像机运动速度与拍摄主体的运动速度大体一致,同时注意掌握运动主体速度的变化,以把握好改变摄像机运动速度的“提前量”。 

十七忌“长焦摇晃”

    有的记者经常肩扛摄像机,在远距离用长焦镜头拍摄物体,由于长焦镜头容易使画面晃动的自身特点,即使摄像机扛的再稳,也免不了画面摇晃。在没有三角架,用肩扛机方式操作时,除了必须要追求长焦特殊效果的以外,应该优先选用标准镜头或广角镜头,尽量少用长焦镜头,这就要求记者克服懒惰心理,宁可多往前走一段路,把摄像机靠近被摄物体进行拍摄,以避免“长焦摇晃”,获得稳定的图像。 

十八忌“越过轴线”

    轴线规律要求电视记者在拍摄带有明显方向性的物体,特别是运动物体时,摄像机机位不能越过假象轴线180度范围,否则,就是“越轴”。越轴拍摄再加上越轴剪辑,会给观众造成视觉上的混乱。例如,第一个画面是一辆汽车往右开,紧接着的第二个画面就是这辆车又往左开,使观众弄不明白这辆车究竟是在往那边开。这就是由于越轴拍摄和越轴剪辑造成的。假设拍摄一辆行进中的汽车,后期剪辑长度要求至少有两个画面,那么,我们只拍摄了两个画面,而且是在汽车行进轴线180度内外分别拍摄,剪辑时就麻烦了——无论如何也无法将这两个画面合理的组接在一起。且在特殊情况下越轴拍摄,我们可以另外拍摄几个处理越轴的专用镜头,比如,拍摄一个远景或全景反映一辆汽车在变道上转弯后变了行驶方向;拍摄一个汽车正面开来或背面离去的镜头,景别最好是特写,后期剪辑时,把这种专用镜头插在两个越轴的画面中间,从而缓解越轴给观众造成的视觉上主体方向不明的混乱。

企业商业视频服务

  • 宣传片

    宣传片

  • TVC广告

    TVC广告

  • 微电影

    微电影

  • 短片动画

    短片动画

制片场——国内顶尖的商业视频制作服务平台, 利用互联网+模式实现商业视频的资源共享, 基于大数据算法为中小企业精准匹配最合适的商业视频制作团队, 降低供需双方时间、预算与沟通上的管理成本, 提供高品质的视频创意制作服务。

拍片热线:400-8880960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 2024 51vimeo 制片场 保留所有权利 赣ICP备16011014号-2

制片场

小程序

制片场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