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用单反拍视频时,照片风格设置怎么调
受到了启发。我认真观看、学习了“Philip Bloom(菲利普布鲁姆)”的7D、5d2视频教学片。里边提到了一个流行的参数设置,即
从“中性”开始调
锐度0,最低
对比度-4,最低
饱和度-2,调低两格
色调不变
有解释说:为了追求、模拟胶片感。锐度最低、对比度最低、饱和度减两格能保留更多细节为后期做准备。默认的设置对比度高,虽然拉开了层次但细节缺失后期余地小。不要直出或者机内调节就想达到较好效果,后期才是王道,前期只要高画质,多细节,弱对比。-------(网友:舞桀)
这个解释读了好几遍,觉得很有道理。之后又看了“菲利普布鲁姆”的视频教学的说明,讲的也是这个意思。而且菲利普布鲁姆用的就是大家熟知的magic looks等调色软件,胶片的味道十足。眼前一亮,觉得这是一条很好的经验。
但依然不明确这种模拟胶片的参数设置(最大限度的保留高画质、多细节、弱对比)能否通过后期调色来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又是很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网友曹轶毅(强氧达芬奇调色师)的一些他进行调色工作的对比照片,进一步印证了我的关于“摄像机参数调节与后期调色”的关系的一些想法。
从图中可以看出,前期拍摄的数字中间片普遍存在颜色灰暗、饱和度低、不通透等情况。而经过调色差别很大,让人难以想想这是由左边的图像调出来的。我就想是不是跟有声电影声画同步一样,一开始好多外国剪辑师都瞒着,其实答案很简单将声音前拖12格。
佳能5d2可以调这些参数,再通过后期调色达到理想的效果,那么类似于Panasonic HMC153这样的机器,相关参数应如何设置,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关键呢?请高手以Panasonic HMC153等摄影机的参数调节为例,公开行业内不为人知的秘密。我们请求公开、公开、还是公开。
还有后期调色的公认的比较好步骤又是什么?前期拍摄时摄影机参数调节和后期调色的关系又是怎样的一套理论体系呢?也请高手高屋建瓴,醍醐灌顶。
灰片的作用不是使画面颜色降低.而是减少光通量。
通常ND的使用,是当你无法再收光圈的时候(再收就把光圈关闭的时候)你必须得加灰片。
ND 使用参照表
环境情况 CC ND
日出
日落
演播室 (3200K) 1(clear)
晴天 (4300K)orD(6300K) 2(1/4ND)or3(1/16ND)
阴、雨 D(6300K) 1(clear)or2(1/4ND)
高亮处
雪地
高原
海面 C(4300K)orD(6300K) 3(1/16ND)or4(1/64ND)
以上只是最简单的使用。
光圈可以很好的控制景深。
灰片的使用可以很好的控制光圈来得到更好的景深效果。
所以光圈和灰片是配合使用的。当你加灰片了,你就得放光圈。当你退灰片,你就得收光圈。
制片场——商业视频制作服务平台, 利用互联网+模式实现商业视频的资源共享, 基于大数据算法为中小企业精准匹配最合适的商业视频制作团队, 降低供需双方时间、预算与沟通上的管理成本, 提供高品质的视频创意制作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 2025 51vimeo 制片场 保留所有权利 赣ICP备1601101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