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一点的朋友,应该早就知道有这篇访谈了,当时我们还征集了不少的问题。如标题提到的,这三位大神分别是来自特效公司Framestore的联合创始人William
Sargent 爵士和首席创意官Tim Webber先生,和来自The Third Floor 的首席执行官Chris Edwards先生。
相信大家对于Framestore和The
Third Floor
不会陌生,一个是欧洲最大的特效公司,《哈利·波特》全系列、《神奇动物在哪里》、《地心引力》、《银河护卫队》.....你所知道的一些特效大片Framestore几乎都有参与,2008年凭借电影《黄金罗盘》和2014年凭借《地心引力》分别赢得了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Tim
Webber先生就是《地心引力》的特效总监)。而The Third Floor
则是世界上做视觉预览最有名的特效公司之一,最近参与的项目有:《金刚:骷髅岛》、《奇异博士》、《美女与野兽》等。
这次也是成龙A计划 新晋电影人特训营,我们才有幸采访到这三位大佬,而因为这次的访谈问题,全部来自网友的提问,所以的涵盖的非常全面。从特效公司的发展定位,到他们未来在中国是否会有所发展,以及如何看待特效行业的未来,全部涵盖。
访谈内容都在视频中,下面是对采访问题的一些补充:
关于Framestore动物园
Framestore在1986年的时候开始视效,最开始的时候公司只有4个人,而现在已经发展到了拥有1200人的公司。Framestore在伦敦、纽约、洛杉矶等都有办公室,他们公司最初的主页业务是音乐录影带和电视,从而慢慢的进入电影。在90年代的时候,他们为BBC做了一个电视纪录片,这个纪录片和恐龙有关。其实这部纪录片在当时BBC的预算里是比较少的项目,但是这个纪录片播出后就火了,当时美国有1700万观众观看了这个纪录片,成了美国历史上观众观看最多的纪录片。所以公司也是一炮而红,直接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因为Framestore是做恐龙起家,所以在那个阶段做了很多的动物(现在看到的好莱坞电影里面出现的动物,基本都和他家有关系),经过时间的积累,现在他们建立一个有500多个动物组成的素材库,他们管它叫做Framestore动物园。
关于《地心引力》
在制作《地心引力》时,Framestore的技术大大的提高了这个行业的标准。Framestore在《地心引力》开拍之前,实际上做了18个月的准备工作,首先是视觉预览,然后通过这个预览做了一个90分钟的短片,根据预览,再开始考虑下一步的行动。当时导演对于特效的希望是:希望观众能够进入到镜头中,而不是在远观,所以他希望,Framestore能够做到持续二十分钟的特效镜头,这对Framestore来说当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Framestore当时另外一个特别大的挑战是,如何在零重力下进行拍摄。最开始的时候,他们是想给演员吊威亚,后来发现替身吊来吊的去的时候非常不舒服,并且皮肤下垂也是非常明显,所以Framestore反过来,让镜头绕着演员转,镜头的速度每小时30到40的速度,一直到她的面部。Framestore当时使用了汽车制造厂的一个机器人,把这个机器改造成了所需要的摄象头。但是如果是机位动,那么灯光就必须跟着机位移动,而拍摄电影的机器又比较笨重,所以移动起来很困难。最后的解决方案是:Framestore当时做了一个可以移动的底座,然后请演员来到摄影棚,围绕着摄象头跟灯光一直围着她转动,这也就是Framestore赢得奥斯卡的一个主要的原因之一。
电影的第一个镜头,长达17分钟,真的是无间断的17分钟。“这是无重力下的长镜头。无重力,这就是这个镜头棘手的地方。”Webber说,“不只是表现零重力是棘手,长镜头也很让人头疼。长镜头本来就难,零重力也是,你把他们两个加在一起,不对,他们不是加在一起,他们是相乘,事情就难上加难咯。”还有一个难点在于,要让这个长镜头夺人眼球。拍片的目的可不是要观众死寂般地坐在那里,不是要让他们坐在那儿等着某个人飘上来然后拍个特写。一个长镜头就像一支芭蕾,要处理的是,一秒种都不能让人觉得乏味。“你是在用摄影机来讲故事的,从头到尾都是,不管是从环境的大远景到对话镜头再到单个镜头再到动作镜头再到另个大远景镜头,都是在用镜头说话的。”Webber说,“如果要在一个镜头里把东西都讲完的话,那么你必须得想出办法,能把这些所有的类型都囊括其中。”
关于Framestore的VR:
在2014年底至2015年初,Framestore开始布局规划到开设VR分部门。他们当时助力三星打造的《复联2》VR版游戏预告,与The
Mill制作的业内最成熟的第一部360
VFX短片《HELP》基本是相同时间发布。如何充分运用这个技术还需要探索,但是这样的一个工具,带来的想像空间是巨大的,比如说创造一个嵌入式的体验。在VR的环境当中,未来的可能性实在是无限的,从观影的角度来看,大家坐在前一排,屏幕对观众来讲可能太大了,看的会有一点头晕,如果通过VR放在头上,就会有不同的体验,就像坐在影院最好的座位一样。这也能够极高的提高观影体验。如果再让观众的椅子摇动、晃动,提供味觉,就会更好的提高观影的体验。但今天的VR还是做不到的,所以未来的可能性无限大。
成龙A计划 论坛现场Tim Webber先生(左)和Chris Edwards先生(右)
关于The Third Floor
The
Third Floor是一个pre-viz和视觉效果公司,由来自乔治•卢卡斯Skywalker
Ranch的前期视觉效果工作室的7人组成。他们有很长时间为THX-1138,星球大战Ⅲ、世界之战这些电影工作,在2004年10月The
Third Floor诞生,而工作室是在乔治·卢卡斯的天行者庄园的第三层创立的,所以这也是公司名字的来源。
Pre-viz的流程:
一部电影的预演过程是从剧本开始的,因此要先读剧本,然后把它划分成不同的镜头。每一个镜头要求有细微的差别来表达,有时候只用分镜头脚本,有时候会创造一个完整的环境,然后制作人物动画,再然后通过不同摄像机角度来对人物动作进行最佳的拍摄。
pre-viz另一个作用是给导演创造一种即时虚拟现实体验,这样他们能在设定好的环境里走一走,看下人物造型,用台VR摄像机或者虚拟摄像机,又称“V-Cam”来拍摄动作,就像这些动作在现实中真的发生一样。
“基本上我们和一些小团队的艺术家们或是很有天分和创意的某个人合作,他们给导演带来很有创意的想法,每一名艺术家都能做出很多新的拍摄内容,然后把这些交给剪辑师,剪辑师要把它们剪成一个系列,从而让这些艺术家们作为一个创作团队提交给导演最优质的一组内容。”,在这之后,导演会评价这个场景动作,然后评论会被反馈给pre-viz团队,pre-viz团队去完善和改进。通过这个方式会产生很多好的想法,但是同时也有很多技术方面的挑战。到这个阶段,会从视觉方面很清楚导演要实现什么,但是不一定知道技术上怎么做。所以要从预演进入到被称为“技术演习”的阶段。
技术演习,是通过绿屏来策划某些技术,某些情况下通过专用机械手臂运动来控制摄像机,或者采用各种摄像机吊车,甚至尝试如何用不同元素来拍摄,人物和背景是要分开拍的。这一切的分析运用到技术演习中,这样才能将最佳方案执行下去。而且每个决定都得通过团队讨论,所有在现场搭建环境的实际布景制作者们,携带设备的人员,准备摄像机的人员等。大家一起进行这个集体艺术形式,当整部电影制作时,会更清楚他们的工作对电影有何意义。
制片场——商业视频制作服务平台, 利用互联网+模式实现商业视频的资源共享, 基于大数据算法为中小企业精准匹配最合适的商业视频制作团队, 降低供需双方时间、预算与沟通上的管理成本, 提供高品质的视频创意制作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情形,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 2025 51vimeo 制片场 保留所有权利 赣ICP备1601101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