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林斗南新芳园 不上妆的酱油广告
从一瓶20几块的化制酱油,到一瓶上百元的纯酿壶底油,是什么造成如此巨大的差异? 「食安问题以后,我们传统的酱油才有机会翻身。」七十一年来坚持手工瓮缸发酵的纯酿造酱油,新芳园王家三代人,几乎见证了台湾酱油的兴衰史。 第二代主人王福进,在民国69年接手父亲的生意,「当时云林县有120家传统酱油厂,现在,只剩18家。」 在这里,「手作」两个字,不是廉价的行销包装字眼,而是一步一步扎实习得的技术与经验。从取得原豆开始,制酱的一切全都不离王家父子的双手。 入瓮前的「培曲」就在不起眼的平房里进行,不靠任何设备,完全凭著家传经验; 将竹簳层层架起,利用麻布保温、空气对流、屋顶隔热板,以及云林炙人的夏秋日头,在七天内让豆曲保持在50度的完美生长温度。 「现在都是用温控系统了,但我们这是传统的发酵,用人工温控。」 对王福进而言,『没有恒温设备』,意谓著对于传统技术的自信。换作大厂里的温控室,一旦断电,整批原料豆就全毁了。从这个角度看,向自然借力的发酵SOP,反而才是真正的先进。 不同于市售大多数的「豆麦」酱油,新芳园家的酱油,单纯以非基改黄豆与黑豆酿造,不加小麦,酿造过程超过180天以上,酱色却非常浅,仅以最单纯的豆香与原色示人,不经任何添加与调味,装瓶之后直接杀菌真空。 这样「不上妆」的酱油,开瓶时是浓烈而不刺鼻的醇香,刚入口是惊人的咸,但一吞入喉中,甘润的滋味便一涌而出。 出色的表现,让小小的新芳园酱坊,从全台110款知名酱油评鉴中脱颖而出,夺下最高风味首奖。 现在第三代的接班人王荣生,更在传统的曲酿技术之下,研发出创新的风味;靠的一样不是添加物与调味剂,而是原始食材彼此撞击出的味觉魔法。